其他
小提琴与100名乐手《“云雀”霍拉舞曲》
音乐是如何产生的?肯定是从模仿开始的:模仿劳动发出的声音,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,之后才是借模仿来抒情和借景抒情。在音乐里,模仿自然界声音最多的恐怕要数模仿鸟儿们的歌唱。我们所熟悉的就有中国的《百鸟朝凤》《养鸡场的早晨》(如果我们把鸡也当成鸟的话)和《苗岭的早晨》等。国外名曲,较为著名的可能就算是安吉雷斯库·迪尼库(Angheluș Dinicu)写的排箫独奏《“云雀”霍拉舞曲》,后来被他的孙儿格里戈拉斯·迪尼库(Grigoras Dinicu)改编成小提琴曲,倍加流行。
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,音乐学院、少年宫、音乐会上经常可以听到《“春天”霍拉舞曲》和《“云雀”霍拉舞曲》的演奏,那是当时最流行的外国小提琴曲。这两首曲子也是最容易被混淆的。“云雀”是老迪尼库写的,而“春天”则是孙儿小迪尼库写的。格里戈拉斯·迪尼库还有一首在小提琴独奏家圈子里很受欢迎的《顿弓霍拉舞曲》,这首曲子被小提琴大师海菲兹改编成连顿弓演奏,大为流行,但不是每个小提琴演奏家都能用连顿弓演奏,能演奏精彩的就更少。
你听过100位吉普赛音乐家在一起演奏《“云雀”霍拉舞曲》是什么效果吗?简直就是满天的云雀在欢歌飞舞。请欣赏100位来自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吉普赛音乐家演奏《“云雀”霍拉舞曲》。以下如此精彩的演奏,云雀要听到了,估计从此都不好意思在人面前鸣叫了,它们会想:“哟,看!人学我们叫,叫起来比我们热闹好听多了!”